在電視中,我們經常能夠看見同聲傳譯的場景。那么,什么是交替傳譯呢?同時,其又與同聲傳譯,有什么樣的差異呢?

交替傳譯的技巧:
技巧一:
掌握必要的縮略符號,這樣可以極大減少筆記負擔。
不言而喻,掌握一些符號能夠極大地減少筆記負擔。
注意:
筆記符號練習初期,筆記可能壓根無法幫助你記住更多的信息,反而會影響你的腦記,可能會出現“筆記時無法腦記,腦記時無法筆記”的現象,甚至可能會出現“記得一團糟,看上去記了很多,但翻譯時什么都回想不起來”的狀況。
這非常正常,畢竟要做到口譯中所謂的multitasking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大家只要堅持不懈,多加練習,最后一定能夠讓筆記系統為己所用。
技巧二:
筆記符號應當具有普遍性,即筆記符號應當是多功能性的,不應該只有一個功能。
注意:
一個譯員經常用的筆記符號可能也就十來個左右,我們不可能給每個字都單獨編寫一個符號。更多的時候,筆記符號采用的是簡化縮寫的方式。
對中文來說,可以寫一個偏旁,對英文來說,可以只寫單詞的輔音,比如(prgrs, progress;mkt,market)。
技巧三:
記錄的筆記是翻譯的呈現,而非機械式的記錄。也就是說,在做口譯筆記時,筆譯已經是翻譯的半成品,甚至可以說是成品。真正在開口說時,只是在照著筆記念而已(相對而言,并非絕對意義上的朗讀)。
注意:
在口譯筆記中,并非說一定要采用英文或者中文記錄,只要能夠實現最后的翻譯,都可以。筆者在口譯時也是更多采用中英文混合的方式。但是,我們會更傾向在筆記中盡量多地使用目標語言。比如說在中翻英的過程中,如果反應及時,可以寫下對應的英文,這樣在開口翻譯的時候,也能夠減少思考時間。

交替傳譯與同聲傳譯的差異:
交替傳譯大家可以通俗的理解為兩者的交替傳譯,再直白一些就是在客戶講完一部分內容或是全部內容都講完了以后,由翻譯人員將客戶所表達的內容、情感以及思想,口頭翻譯給聽眾。
一般情況下,交替傳譯人員可以聽取長達5-10分鐘的連續不斷講話后將客戶講述內容翻譯出來。因此,對于翻譯機構的人員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不過,同聲傳譯就不同了,在各種大型會議中,翻譯人員往往與講話人同步進行講述。再此期間,并不需要演講者停止講話,而是通過同聲傳譯設備不間斷的將內容表達給聽眾。所以,相比于交替傳譯是不是簡單多了呢?
當然,除此之外,在語言質量上的要求交替傳譯也要高于同聲傳譯。交替傳譯是要讓翻譯者盡量在翻譯的時候能達到“信、達、雅”兼而有之。簡單的理解就是不僅要準確表達演講者要表述的內容,而且要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