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名有過一些翻譯實踐并且對翻譯理論有一些興趣的語言學研究者,我的觀點與福西特略有不同。在我看來,某些語言學理論,如后期的生成語法,確實對翻譯實踐和理論沒有什么用,因此把語言學當作翻譯研究的大救星,肯定是錯誤的。
同時有些著名翻譯家似乎并不懂什么語言學,僅憑自身出眾的雙語素養和悟性,翻譯實踐也很成功,就像有些人說不出什么語法規則卻說得一口漂亮外語一樣。對這些人而言,語言學似乎也沒有太大用處。
可是對于翻譯研究而言,語言學遠不是可有可無,因為翻譯的本質就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對這種轉換進行研究,首先要對轉換對象、轉換結果、轉換方法、轉換過程等進行描寫,沒有語言學知識的支持,不知道什么是音位(phoneme)、形位(morpheme,通常譯作語素)、詞綴(affix,包括前綴和后綴等)、詞(包括虛詞、實詞、名詞、謂詞、形容詞、副詞、代詞、介詞等)、屈折變化(inflection)、短語、中心語(head)、修飾語(modifier)、限定語(determiner)、語句(clause,包括主句、從句)、句子(sentence,包括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話語(discourse)、段落、語篇或文本等,翻譯研究(這里指對翻譯本體的研究,不包括譯者研究、譯作讀者研究等翻譯外圍研究),可以說寸步難行。
有了這些語言學基礎知識還不夠。研究音譯的不瞭解語音學和音位學,研究意譯的不瞭解語義學和語用學,研究翻譯策略和方法的不瞭解形態學(morphology)和句法學,研究篇章翻譯的不瞭解篇章語言學(text linguistics)和話語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研究翻譯標準的不瞭解文體學、社會語言學和方言學,研究翻譯過程的不瞭解心理語言學,即使發表一些相關言論,所發言論也行之不遠,因為肯定都不過是個人的經驗之談。
節選自《陳氏語文》:語言學對翻譯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