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實上,在亞歐大陸廣袤的土地上,土生土長的文字書寫系統僅僅存在于少數的區域,絕大部分的民族和共同體,在創立屬于自己的文字系統時,所奉行的策略都是“拿來主義”,就近地從已經擁有高度發達文字系統的民族和地區引入,或全盤接受,或加以改造。
中華文明歷史上和現在的少數民族,以及周邊的民族就是這么做的,日文的假名、朝鮮半島的諺文、越南曾經通行的喃字,以及壯字、古契丹文、古女真文、古西夏文,其始祖都是漢字。
在大約3000年前的東地中海,腓尼基人也就是這么做的,他們這樣創立了屬于本地區的文字,并且令自己文字的直系后裔遍布世界的各個角落。
作為閃族的一支,腓尼基人早早就進入了城市時代,原始的城邦星羅棋布地分布在迦南地區的海岸線一帶,優秀的商業頭腦也令腓尼基人在與埃及、兩河流域以及亞述等鄰國的交往及貿易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與此同時,深受兩大文明板塊影響的他們,也逐漸地建立起了自己獨有的一套表音文字書寫系統。
如前文所述,這種文字就是埃及文字和兩河楔形文字共同的直系后裔,而其表音形式則依舊是典型閃族語言的輔音音素文字。她一共有22個字母,皆為輔音,詞法結構仍舊是典型的閃族語言三輔音詞根。
就是這種看似其貌不揚的文字,成為了如今全世界絕大部分書寫體系共同的始祖——西自歐美,東到中南半島,甚至中國的西藏、新疆、內蒙古,各不相同的書寫系統,共同的源頭便是在地中海東岸那片地域并不算廣袤的迦南之地。

腓尼基人是一個優秀的商業民族,并且很早就掌握了發達的造船技術,他們一面與周邊的其他閃族支系進行頻繁的商業往來,一面又揚帆出海,發展海上貿易之余,也在地中海上建立起了零星的殖民地,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日后與羅馬爭霸西地中海的迦太基。
而商業的交流總是伴隨著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包括后世的宗教傳播,很多也與貿易的發展相生相伴。原始迦南地的居民們在進行貿易的同時,也將自己融合了埃及和兩河流域,已經高度發達的文字書寫系統,在陸路和海路上傳播給了不同的民族,從而形成了腓尼基文字的兩大子書寫系統——西支就是希臘文,而東支就是阿拉美文。
希臘人的智慧之光,也許正是被腓尼基的商人們點燃的,邁錫尼文明衰落之后,希臘世界經歷了兩百余年的“黑暗時代”,而源于腓尼基文的希臘文字,也成為了他們走出黑暗,重現光明的火種。